年轻女性已经不穿胸衣了

时间: 2024-10-26 01:21:25 |   作者: 女士内衣

 提示:点击图片可以放大

  然而,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,穿戴胸衣的体验,似乎从来和舒适无缘:不断滑落的肩带,厚重不透气的海绵,冰冷的金属搭扣,无法贴合胸部的钢圈,还有布料摩擦带来的皮肤瘙痒,聚拢功效导致的呼吸不畅,坐下时被胸衣下缘勒出来的一圈肉……

  出于对舒适、健康的追求,近些年,许多女性开始尝试用更柔软、轻便的无钢圈内衣替代主打“聚拢”、“挺拔”的传统式钢圈内衣,更有不少大胆的年轻女性决定“解放”,不再穿着内衣,彻底实现“自由”。

  早在疫情到来之前,就出现了实践no bra生活方式的年轻女性群体。只不过,突然到来的疫情,与随之而来的居家办公模式,导致了这个群体快速地发展壮大。

  “我居家办公又不需要出门见人,当然是怎么舒适怎么来了,胸衣就是头一个没必要穿的东西。”

  疫情期间,法国民意调查与市场研究机构(IFOP)对5039名欧洲成年女性的抽样调查结果为,欧洲平均有4%左右的女性“从不”或“几乎从不”穿内衣。

  而法国更是无愧于“革命老区”的称号,约有6%的成年女性从不穿内衣,比例是欧洲五国之首。在18~24岁的法国女性群体中,这一数据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%。

 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只要你试过一次不穿胸衣,你就再也不会穿了。”这句话充分证明了no bra对于女性来说是多么舒适的人生体验。

  不同于发育中的青春期女生总是含胸驼背,生怕被别人发现了自己隆起的,选择了no bra生活方式的成年女性则完全摒弃了羞耻,不再为自己的胸型或凸点烦恼。

  21世纪的女性不穿胸衣,就好像20世纪的女性不裹脚,甚至产生了完全对称的词汇——“天乳”(上世纪,不裹脚的女性被称为“天足”)。

  当我们在网络站点平台上搜索“天乳”或“no bra”,能看到慢慢的变多的女性在记录和分享不穿胸衣后的感受:

  除此之外,不少女性发现,预想中不穿胸衣会带来的不便和耻感,也并没有发生。

  网友“人间流落身”发帖表示,自己的日常穿搭偏宽松,衬衫、短袖居多,她发现大部分衣服都不容易露点,尤其是男版短袖衬衫,遮盖力极强,很多宽松版的褶皱吊带裙也看不出是否穿了bra。

  在实践no bra生活一年后,她最大的感触是,“大部分人并不会关心其他人的胸长什么样,尤其是当你抬起头平视世界的时候,大部分人会先来直视你的眼睛,而不是你的胸”。

  壁画上的女孩正在参加古罗马的运动会,身上穿戴着类似抹胸的衣服,简单、朴素又实用,既能遮挡隐私部位,还完全不影响生活。

  著名的法国皇后凯瑟琳·德·美第奇在宫廷活动中排斥粗腰,喜欢使用以花边、金属骨架或鲸鱼骨制成的紧身束胸衣,整个欧洲的时尚标准也随之改变。

  从凯瑟琳皇后执政开始,欧洲妇女就走上了束胸、束腰的艰难道路。这种堪称“美丽刑具”的紧身束胸衣,整整捆绑了欧洲女性长达几个世纪,其目的是将女性的身材打造成X型的沙漏模样。在极致的束缚下,女性们付出了呼吸困难、器官移位的严重代价。

  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中,生活在19世纪的贵族少女Rose为了穿上那一件件精致漂亮的礼服,必须在礼服内套上这种系带的紧身胸衣。每次穿胸衣时,她的仆人或是母亲都会站在她的身后,像拔河一样,将带子系到最紧。

  1910年的欧洲,一位时常出入社交舞会的名媛玛丽·菲尔普斯·雅各布,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款以舒适为导向的现代文胸,她本人也被誉为“现代文胸之母”。

  玛丽设计的这款胸衣,仅仅使用了两块丝绸手帕和一条粉色丝带,简单缝合后,就成了现代文胸的基础式样。

  相比喘不过气的紧身束胸,这款轻便的文胸迅速风靡了整个欧洲。二战时期,美国女兵统一发放的制服套装中,采用的就是类似款式的胸衣,文胸逐渐从社交舞会走向了女性工作的职场。

  与此同时,为满足不同体型的女性的需求,文胸开始有了从A到E的罩杯区分。这就使得佩戴胸衣的女性获得了更高的舒适度,现代内衣真正走向了千家万户。

  和被裹起来的双足一样,中国传统女性一度也被困在“束胸”的压迫中。自宋朝以来,瘦削、平胸、柔弱就成了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规训。几百年间,中国的女性一旦发育,就必须将自己的胸用布一圈一圈裹起来,打造出平胸的美感。而“不束胸”的女性,在古代几乎是“”、“”的代名词。

  20世纪20年代末,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,不少思想开明的女性想要夺回身体的自主权。社会上慢慢的出现对束胸文化的批评声音,尽管这些批评者大多是从“束胸危害女性哺乳,从而危害后代”的角度发声,在当时被称为“天乳运动”。

  现代款的西式胸衣,正是在这一段时期传入中国,被当时的人们称为“义乳”,民国女星率先实践后,逐渐在各大城市普及。著名女星阮玲玉,便是中国最早佩戴“义乳”(即胸罩)的妇女之一。

  从束胸布到胸罩,“天乳运动”无疑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女性的身体解放,同时,以平胸为美的审美观念也被彻底颠覆,胸大、腰细的曲线美成了新的审美范式。

  然而,随时代的发展,这种“大胸窄腰”的审美规训再次成为了新的束缚:胸衣的塑形效果必须慢慢的变好,女性的胸脯必须越来越挺拔、丰满;即使胸围本身不大,也必须借助塑形胸衣强行聚拢;没有傲人“事业线”的女性,还会收获“没有性吸引力、不够有魅力”的评价。百年之后,女性们又一次穿上了新的“裹胸布”。

  亿邦智库发布的《2023女性内衣行业消费趋势研究报告》显示,舒适已成为当前女性内衣消费的共性需求,无痕型内衣以50.95%的比例,位居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内衣类型榜首。

  主打“舒适”牌的Ubras、蕉内等新兴内衣品牌爆火,无钢圈、无金属搭扣的无痕内衣风靡,从根本上改变了胸衣市场的设计趋势,爱慕、都市丽人、曼妮芬等传统内衣品牌则陆续经历了关店潮,不得不模仿新兴品牌转型以自救。

  从胸衣发展的循环往复看来,“no bra”在此刻的流行,也属于情理之中。

 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“no bra生活”的心路历程会发现,起初,还没能接受凸点问题的年轻女性,寻找到了各种bra的替代品,包括胸贴、乳贴,乃至创口贴、运动员专用的肌贴、自带胸垫的吊带等。既遮点,又凉爽。

  而在探索了一系列遮点神器后,逐渐不想为此费劲的女性们思路也慢慢打开了,“谁都有两个点,我为何需要为它感到羞耻?”

  然而,在长久的文化规训下,想要克服羞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目前来看,真正践行了no bra生活的女性,仍然只是少数。这也导致了发表no bra言论的女性仍然会遭到羞辱。

  2019年,雪莉在节目中公开表示:“穿不穿胸衣是个人自由。它们本身就对消化器官不太好,所以我是为了舒适而不佩戴,也觉得那个其实挺美的,又自然又美丽。胸罩对我来说只是饰品而已,不是必须的,哪种衣服适合就戴,不适合就不戴。”在场的男女主持人都向她投去了震惊的目光,节目播出后更是引发轩然。

  女性为何需要佩戴胸罩?主流观点有三种,一是心理层面上的,人们认为佩戴胸罩是女性有教养的表现;二是对塑形、美观等社会审美的迎合;第三种说法是,佩戴胸罩有利于女性乳腺健康,能防止下垂。

  然而针对第三点,早已有医学研究表明,长期佩戴过于紧身的胸罩,可能增加乳腺疾病的风险。至于内衣品牌一贯宣扬的“佩戴胸衣有利于塑形,防止下垂”的说法,更是被证实为无稽之谈。

 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,下垂更多与哺乳、体重、年龄、雌激素水平、怀孕次数有关,和是否被托举无关。佩戴胸罩的作用更多还是在于减少胸部晃动,同时减轻与衣物摩擦带来的疼痛感。因此,有运动需求的女性和大胸女性确实有穿戴胸衣的需求。

  至于社会对女性打造景观的审美规训,以及佩戴胸罩是女性教养的说法,这两种观念正在被年轻女性摒弃。

  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,“只是人人都有的一个器官,问题不在于我有没有穿bra,而是窥伺我的无礼目光”。简而言之,不穿胸罩的女性并没有错,错的是不怀好意的窥视者。

  这几年,关于bra or no bra的讨论从国外一直蔓延到国内。我曾在tiktok上看过一段点赞量超过百万的视频。视频中,博主抛出了一个问题:“我到底是在秀我的胸,还是说,我只是有一对胸?”

  其实,穿不穿内衣都只是一种个人选择,重要的是社会不必再为女性这一普通器官感到羞耻,不必再打着“美观”、“体面”的旗号,用厚厚的裹胸布,让女性处于长久的束缚之中。

  就像一位网友的分享:“即使我有一对下垂、柔软、扩散、形态各异、左右不对称、不平齐的‘地心引力式’,那又怎样?我是我身体的主人,拥有解放它的自由。”

  4、鲸参谋电商大数据《2023年内衣行业分析:溢价、成本等问题透明化,多品牌陷入困境》